重要提示!浏览器禁用javascript或cookie时,程序无法正常使用
超越社区——热烈欢迎朋友们光临!学习交流......
首页
|
社区
|
会员
|
搜索
|
关于论坛
|
刷新
编辑
主页
>
列表
> 正文
“哈佛教条”
作者:
mana
发布时间:
2015/07/19 11:31:44
分数:
0
跟帖:
0
在美国第一学府哈佛大学,学第一堂经济学课,只教两个概念:
一、花钱要区分“投资”行为和“消费”行为。
区分“投资”行为与“消费”行为。一般人消费前,没有这种概念,学经济学的人消费前会考虑,这个消费是属于“投资”行为或是“消费”行为。
先请看一个明显的例子:
10年前甲和乙是本科的同学,在社会工作5年后,不约而同积蓄了30万元人民币。5年前,他们都花掉了这30万元。
甲去通州购买了一套房。
乙去买了一辆“奥迪”。
5年后的今天:
甲的房子,市值60万元。
乙的二手车,市值只有5万元。
两人目前的资产,明显有了很大差异,但他们的收入都一样,而且同样学历、基本具备同样的社会经验,为何大家财富不一样?
甲花钱买房是“投资”行为——钱其实没有花出去,只是转移在了房子里,以后还是都归自己。
乙花钱买车是“消费”行为——钱是花出去的,给了别人,二手车用过10年后,几乎一分不值。车跟房子不一样,房子10年后,说不定已翻了好几番。
富有的人是“小钱糊涂,大钱聪明”,一般的人是“小钱精明,大钱糊涂”。
有些人收入高,但财富少,原因是他花费在“消费”行为上,客户甲大部分花费在“投资”行为中。花在“投资”行为上的钱,没有落在别人手里,最后还归自己。
二、每月先储备30%的工资,剩下来的才进行消费。
哈佛大学教导出来的人,以后都很富有,并非因为他们是名校出身、收入丰厚,而是他们的行为,跟一般的老百姓有一点不一样。
一般人:先花钱,能剩余多少便储蓄多少。
而哈佛大学教条是:储蓄30%的工资是硬指标,剩余的才消费。每月储蓄的钱是每月最重要的指标,只允许超额完成,不能削减。这样,剩余的钱就越来越多。
第三个理财概念:
“理财三句话”
(1)每月储蓄30%工资,先储蓄,后消费
(2)投资年回报10%以上
(3)年年坚持,坚持10年以上
理财走不出三句话,如果每句话都能吃透,并且完全执行,那么,打工一族都可以变得非常富有。
一般人错误的理财观念:挣得多,所以富有
富有的定义,并不是你每月工资挣得多,而是你每月“剩下多少”——剩下的才是财富。
网友跟帖 共0 条 [
我也要发表回复
]
浏览作者的相册
作者的其它主题
版区推荐 >>
广告区
页面载入中,载入完毕后在此显示你的权限,请稍候...
主页
- 电脑网络
程序源码
电脑技术
网络技术
信息资源
- 娱乐休闲
音乐歌曲
琴棋书画
影音视频
闲情逸致
- 文化大观园
小说故事
散文随笔
诗词歌赋
杂文评论
文化遗产
三教九流
节日文化
文化知识
- 经济大观园
管理会计
经济知识
经济管理
风险控制
金融证券
财政税收
财务会计
管理经典
财务管理
经营之道
- 地球村
地球社区
乡规村约
衣食住行
金戈铁马
知天识地
生物世界
漫漫时空
健康之道
动物家园
处世为人
国际风云
人在旅途
- 学习修养
教育启蒙
考试风云
哲学思想
语言文字
科技大观
世界大观
- 社区事务
社区公告
社区帮助
社区信息
关于论坛
管理论坛
站内搜索
加入收藏
|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99 超越时空 | 9369.net |
空间
162100NewHtmlForum Version